2023 年 8 月 11 日,苏州程开甲小学学生来我校参观,我代表开甲书院接待健雄书院施毅院长和程开甲小学师生一行,并撰写如下解说词,以供参考。
参观路线
南京大学北园内主要道路布局为“三横三纵”,三横指的是由南到北的三江路、两江路、南高路,三纵指的是由东到西的金大路、中大路和汇文路,这六条道路分别纪念了南京大学校史上的六个不同时期。
以上参观路线全长约 900m。
讲解点:匡亚明雕像-百年鼎-大纛坪-革命烈士纪念碑-大礼堂-北大楼-竺可桢、李四光雕像-五二零纪念亭-二源壁-图书馆。
郑钢楼
南京大学北园教学楼始建于 1964 年,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纵向五段式划分,整体为棕灰色面砖,中部形体底层为仿石粉刷,体现了六十年代年代校园建筑的特点。
2015 年,因获杰出校友郑钢捐款用于维护修缮,教学楼被冠名为“郑钢楼”。
楼体中部顶端有南京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匡亚明雕像
匡亚明(1906 年 3 月 17 日—1996 年 12 月 16 日),江苏丹阳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兼校长。
1927 年,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后在江苏省从事地下工作,多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
2002 年五月,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南京大学连云港校友会捐赠匡亚明雕像,以示纪念。
百年鼎
2002 年,南京大学等九所高校共同迎来百年校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九校赠送铜鼎以示纪念,史称“百年九鼎”。
纪念鼎的铭文上写道:“百年沧桑,名与时迁,呈现代教育之辉煌,开江苏人文之伟观,负民族振兴之重任,育国家建设之栋梁。校庆,特铸斯鼎,世世相传”
大纛坪
1934 年秋,与金陵大学毗邻的日本领事馆内,兀然竖起一座钢骨旗杆,每日升挂“太阳旗”。金大师生入门翘首,无不“触目刺心,忿而共慨”。
学生朱恕、郑槐等 30 余人联名拟就《从速竖立旗杆启事》,在《金陵大学校刊》上发表,短期内就募集到大洋 680 多块。
次年 8 月,一座高耸入云的旗杆在该校大礼堂南侧拔地而起。此旗杆入土 5 米,地上部分由 28 节钢管套接而成,高 40 米,比日本领事馆的旗杆高出 10 尺有余,质量与外观都胜日本旗杆一筹,以镇其邪、挫其锐、克其霸!
1964 年 5 月,南京大学因需在旗杆竖立处建造教学楼,遂将旗杆迁立大操场南侧,并镌文《大纛坪碑记》于旗杆基座,以作永久纪念。
榴园
花园中有数科石榴树,是名“榴园”。园中的念慈亭,是慈善家左涤江先生捐建。
左涤江是江苏滨海人,在 97 岁高龄时,怀念生母、继母、祖母的养育之恩,出资在南京大学修建“念慈亭”,取意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左涤江先生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捐建了念慈亭,在浦口校区捐建了左涤江运动馆,在仙林校区捐建了左涤江楼、左涤江天文台、左涤江医学楼等。
革命烈士纪念碑
1982 年由南京大学全体师生捐资建造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在南京大学牺牲的 21 位烈士,其中包括南京市第一个党小组组长谢远定烈士。这是南京唯一在高校校园内树立的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中堂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背面镌刻着二十一位烈士的姓名和简历,这二十一位烈士是南京大学百廿校史上的烈士代表,绝大部分是中共党员。他们是为国家与民族奋斗终生的英雄,是为理想和大义鞠躬尽瘁的斗士。他们的名字与故事,永世传颂。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烈士如火,灼灼炽热;烈士如星,光照永垂。熟谓公死?凛凛犹生。
大礼堂
大礼堂,原为金陵大学礼拜堂,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于 1917 年 3 月完成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18 年竣工。
建筑造型仿照中国古代的庙宇,地上两层,砖木结构屋顶主跨为歇山顶,副跨为硬山顶,筒瓦屋面。外墙用明城墙砖砌筑。主屋面呈南北向的中式歇山顶,四周附设六个硬山顶耳房,屋面外敷烟灰色筒瓦,正脊两侧原设两座十字形脊饰。历经风霜,厚重而有历史感。
作为南大重要的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大礼堂现在用于举行各种学术交流、文艺演出活动。
北大楼
北大楼由赛弗伦斯先生及其子共同捐赠,又称赛弗伦斯楼(Severance Memorial Hall),是是南大的地标性建筑,又是南京的民国建筑代表、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北大楼其实与北京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因其位于金陵大学校园北方,故名北大楼,同理,北大楼两侧的建筑分别是东大楼、西大楼。
金陵大学北大楼建于 1917 年,落成于 1919 年,是典型的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北大楼原为金大文学院兼行政楼。在落成时,北大楼是南京最高的建筑物。
金陵苑
金陵苑是原金陵大学教学区的中心,校舍有北大楼、东大楼、西大楼、东北楼、大礼堂、小礼堂、图书馆及天干楼宿舍等。金陵大学肇始于一八八八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干河沿创立的汇文书院,一九一零年,与鼓楼的宏育书院合并,建成金陵大学,并于鼓楼之西南坡兴建新校舍(即金陵苑之建筑群),逐步扩大规模,建成设有文、理、农三学院的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材,其中不少是国内外著名人士和科学精英。一九五二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以南京大学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建成文理科综合的南京大学,以金大原址为校址。四十余年来,南京大学有飞速发展。为保存原金陵大学校舍的原貌,特立此苑,以志纪念。
金陵大学校友会立
一九九八年十月
竺可桢、李四光雕像
竺可桢、李四光先生曾在南京大学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南京大学以此雕像纪念两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绍兴东关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1920 年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南京大学前身)文史地部开设气象学课程,他开创了在我国高等学校讲授现代气象学的先河。次年还在该校地学系(竺可桢任系主任)设立气象组,开始培养气象专业人才。
李四光(1889 年 10 月 26 日—1971 年 4 月 29 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李四光于 1932 年代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校长。习近平同志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五二〇纪念亭
1947 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当局把对解放区的的侵犯改为重点进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京、上海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主爱国运动——学生们提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进行集体罢课、游行示威,史称“五二〇”爱国运动。
毛泽东同志在《蒋介石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所指出的:“中国境内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五二零”运动不但开辟了解放战争第二战场,而且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紧密配合,推动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使国民党反动统治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五二〇”学生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学生运动。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是这场运动的策源地。为纪念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的运动。1954 年 6 月 16 日,南京大学校委会确定南京大学史自 1902 年三江师范学堂建立算起,并确定“五二〇”运动纪念日为校庆日。此后,南京大学每年在“五二〇”校庆期间对广大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如在 5 月 20 日当天举行纪念“五二〇”运动升国旗仪式,并给所有在校生发放饭票。此外,南京大学还在鼓楼校区北园修建了“五二〇”纪念亭。
雪松(11 号树木)
雪松是南京市的市树,南京大学校徽中间的树就是雪松。南大鼓楼校区有两株雪松,分别栽种于 1916 年和 1920 年,后者(11 号树木)在 2023 年 7 月 19 日受到暴雨摧残,被连根拔起,现在已经被移除。
校史博物馆
校史博物馆在金大路的南端,展示了鲜明的古典建筑风格,1936 年由杨廷宝设计,馆名由原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题写。博物馆于 1999 年 5 月开始筹建,位于南京大学老图书馆(原金陵大学图书馆)内,使用面积 1400 平方米,展区面积约 1000 平方米。
馆内分“百年校史”、“今日南大”、“百年英才”、“多媒体演示”及“礼品厅”等五个展区,藏品包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文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二源壁(二源碑)
二源壁的两面分别有“两江师范学堂”和“金陵大学”两块石碑,纪念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故名“二源壁”。
两江师范学堂建于 1906 年,其前身为 1902 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意义重大,是清末新政对教育重大影响的体现,也是今天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南京一批高校的历史源头。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李瑞清就是南京大学校友,其“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至今鼓舞着莘莘学子。今日碑刻上有裂痕,外部罩以玻璃保护,虽然藏身于郁郁葱葱的林木之中,仍成为众多学子和游人合影的佳地。
汉口路校门
南京大学汉口路校门建于 1959 年,立面三段式划分,中部顶上立有旗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五十年代高等学校大门的典型范例。
校门两旁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这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训。
以下内容不在本次参观范围,根据校史馆资料整理,仅供参考。
小礼堂
沿着北大楼的中轴线一直往南走,在教学楼东南方向的小土山坡上,是金陵大学的小礼堂。其形状酷似《西游记》中孙悟空化身的土地庙。小礼堂目前也用作文化、学术交流,堂前有一座钟亭,校园上课下课的钟声曾经就在这里响起。
何应钦公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西北一栋由雪松花木围绕的三层别墅为何应钦公馆。此地位于府巷斗鸡闸 4 号。这里在南北朝时为王公贵族斗鸡寻乐的地方,虽然后来一度衰废,却因此而得名“斗鸡闸”。
公馆始建于 1934 年,著名建筑师沈鹤甫设计,辛峰记营造厂承建,西式风格别墅。1937 年 12 月毁于战火。1945 年秋,何应钦回南京后在原址又予重建,翌年 3 月竣工。
何应钦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军政大员,他曾在 1945 年 9 月 9 日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何应钦解放战争后败往台湾,现在的何应钦故居是南京大学外宾接待处。
此楼原为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陈中凡私宅。后被何应钦相中重金买下,改造成为何公馆。公馆在抗战期间毁于兵火。1945 年底国民政府“还都”后,何应钦在原址重建了公馆,一栋二层西式楼房,一栋三层西式楼房,二栋平房,共计四幢 31 间。
这座西班牙别墅风格的公馆原先占地近 10 亩,现在仅剩其中一栋 3 层主体楼房。其正面有 5 个并列拱门,其后为门廊,门廊一侧另有 3 个拱门,其后也有门廊。楼顶部覆盖中国传统瓦蓝色琉璃瓦,整个建筑构思精巧,琉璃屋顶与塔楼高低错落有致,鲜亮的米黄色外墙面简洁大方,堪称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国精品建筑。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是美国人,曾在金陵大学任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大地》,赛珍珠故居是其在金陵大学任教期间居住的地方,一座黄色的西式洋楼,位于北园西南角。今建成赛珍珠纪念馆对外开放。
中山楼
位于南园大门入口处左侧,一栋黄色的小楼,是孙中山先生在南京的故居。
拉贝故居
位于南园东南角,为 1932 ~ 1938 年期间德国人约翰·拉贝在金陵大学的住宅。1937 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曾在此保护了 600 多民南京难民,其《拉贝日记》记录了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2006 年,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在此地建成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