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Bear2002 的博客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萧前《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二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人了社会又是不用于自在的自然是的特殊创造过程,形成人化的自然和人类学的自然界。河汇合自然借对立统一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只有从老哦那个的本质及其在任何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出发,才能揭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持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劳动这一特殊的人类的本质活动,既是人了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人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意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古猿的体制形态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

  1. 整个牙齿结构向着接近同一水平面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复杂的咀嚼面,方便左右移动,适于咀嚼大量、细小、坚硬的食物。
  2. 前后肢分工和两足直立行走的出现
  3. 随着前后肢分工的出现,使用天然工具或武器的能力增长了,古猿的脑结构重组并缓慢扩大。

古猿的群体结构向着扩大规模和严密化的方向发展。转入热带草原生活后的古猿躯体结构开始具有两个特征:

  1. 群体的协同行为是依靠面对“首领”的定向方式实现的
  2. 面对“首领”的定向方式主要借助于群内原先已有的协作互助关系来实施

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不应理解为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了劳动。

人类劳动同动物本能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

  1. 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2. 人类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3. 人类的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4. 人类劳动是人积极作用于自然界的过程

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又增添了新的因素——社会”,猿群的社会联系也就变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由于劳动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互通信息和交流经验,“已经达到彼此间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了。”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人类劳动,是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而造成这一分化的推动力量和决定性因素也是劳动,即从动物的本能形式向人类的自觉形式发展着的劳动。马克思论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全部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都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的产生、劳动的异化就是人类的异化,劳动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句话,劳动是人类的本质和本质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白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对于这段论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 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自然界的存在和人本身自然力的存在是劳动的前提,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过程。
  2. 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人是劳动的主体、是主动者,人从事劳动的目的是“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即获得和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3. 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的活动。人们劳动的目标、方式和劳动能力发挥的程度等,都受人、社会的控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 人的劳动具有双重的效果,它不仅改变对象即自然界,而且改变主体即人本身和社会的状况。

给劳动下一个一般性的定义: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构成劳动的一般要素包括:有目的的物质活动即劳动本身、包括工县在内的劳动资料,天然的或人工的劳动对象等。劳动就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劳动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根本作用,决定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首先,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在同自然界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自我产生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在自然界中,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指出,动物的活动形式“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彼此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基本的实践形式。马克思说:“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

第三,劳动是人类主体性形成的基础。是人类控制自然、控制社会,控制自我的最根本的形式。

对劳动的起源和本质、劳动的演化和社会作用、劳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等问题的研究和发现,是这三大领域(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实现革命变革的共同突破口。

在哲学上,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一辩证法思想,剔除了黑格尔把劳动看成抽象精神活动的唯心主义因素;同时,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是感性的物质存在这一唯物主义的前提,批判了他撇开劳动和在劳动中形成的复杂社会关系,而只把人看做抽象的自然存在物的错误。

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领域,旧的资产阶级理论虽然已经说明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之一,但未能由此找出私有财产的本质,不能揭示私有制是以异化劳动为根源的、敌视劳动和劳动者的制度。马克思正是在这里突破了资产阶级学说的局限性、从“劳动——异化劳动——异化芳动的扬弃”这种历史必然性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说的不彻底性、指明了劳动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历史途径。

人的社会存在和人的本质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以其铁的必然性、规律性制约着每一个人,规定着每一个人的社会特色,创造出每一特定类型和个性的人。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列宁说:“把人定的社会关系当作自己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就是研究真实的个人。”唯心主义哲学家把各种精神因素,如理性、意志、意识或自我意识看做是人的本质。

首先,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而不是指人的自然的肉体的特质。

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片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后,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规定。不仅表示它的客观性。而且表示它的变动性和历史性。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