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Bear2002 的博客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02-刑罚的根据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

关键词:报应主义、功利主义、重刑主义、人道主义刑罚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讨论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 报应主义:立足于过去,因为有了犯罪,所以要有惩罚。
  • 功利主义:立足于将来,惩罚是为了将来没有犯罪。

报应主义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是报应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德认为:人在自由意志的控制下实施犯罪,就应当收到相应的道德报应。理性的人要接受内心道德准则的自律。 道德义务的自律性决定了报应的天然正当性

例如,海岛上的公民社会,在社会解散前要处死最后一个谋杀犯。 _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_

报应主义至少有如下四个作用:

  1. 满足人们愤怒的复仇情感。不用刑罚抚慰受伤害的情感,则必然私力救济来寻找正义,因此死刑有一定合理性。
  2. 保持社会道德平衡。社会道德原本处于水平状态,犯罪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 黑格尔犯罪行为不是最初的东西、肯定的东西,刑罚是作为否定加于它的,所以刑罚不过是否定的否定。犯罪是对法的否定,而法不能否定,刑法是再否定,则法在更高的意义升华,这叫做法的自在的正义
  3. 体现对犯罪人的尊重。人的自由意志选择了实施犯罪,则必然预见到了犯罪的行为后果。惩罚是尊重其作为理性的人,这是法的自为的正义。黑格尔:刑罚既包含着犯罪自己的法,所以处罚他,正是尊重他是理性的存在。如果不从犯罪人自己的行为中去寻找这种刑罚的概念和尺度,他就得不到这种尊重
  4. 体现对被害人的尊重。通过刑罚恢复被害人被践踏的尊严。

功利主义

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名言:什么叫做争取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就是能够给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的行为,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

边沁认为,法律应该以最小的社会痛苦,防止更多更大的犯罪的痛苦,来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较小的刑罚的痛苦,防止更多更大的犯罪的痛苦,则刑罚正当。

商鞅《商君书》: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体现了中国法家的重刑主义

功利主义认为,刑罚的恶不能超过犯罪的恶,多余的刑罚就是多余的恶。功利主义的预防分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威慑普通民众

特殊预防:防止犯罪人再犯罪,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起作用:

  1. 牢房将犯罪人和社会隔绝开
  2. 受过的刑罚的痛苦提醒犯罪人不再犯罪
  3. 矫正型:教育改造

美国《梅根法案》通过了性犯罪人登记制度。该制度不能实现矫正作用。

缇萦救父:班固: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淳于意小女缇萦向汉文帝上书:施加肉刑则无改过自新可能。文帝认为,国内普遍严刑,但犯罪仍然久禁不绝,是因为教育不得法。

文帝诏书引用缇萦原话:虽欲改恶行善,其道亡繇也。于是废除肉刑。

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辩论

报应主义指责功利主义:

  1. 一般预防是把犯罪人当作工具人。
  2. 功利主义有冤枉无辜的风险。
  3. 特殊预防的矫正型存在空想成分,难以实现。

功利主义指责报应主义:

  1. 报应主义的无效性,并不能制止犯罪
  2. 报应主义过于感性,是远古复仇情感的延续

对功利主义和报应主义的看法

大多国家采用综合主义以报应主义为主,功利主义为辅。不能突破无罪不罚的底线。即使犯罪人丧失了犯罪能力,也要接受惩罚

人道主义刑罚理论:犯罪人是生病的人,用预防、矫正的科学标签替换传统的应受惩罚概念

C·S·路易斯:仁慈是与公正相对应的,离开了公正,仁慈也就不复存在

引申性悖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实施相同的犯罪,谁的惩罚应该更重?

直觉上是后者应当更重。

报应主义认为应当相同,在此基础上考虑预防。

功利主义认为前者更需要遏制、需要更大的惩罚才能遏制。

越是值得惩罚的人,越不值得惩罚;越是不值得惩罚的人,越值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