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铅酸蓄电池电动车使用经验有二:电量表无法正确显示剩余电量;匀速行驶可以增加电池续航里程。本文从电化学角度和电路角度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解释了这两个工程现象。
铅酸蓄电池电化学反应
铅酸蓄电池正极材料为 $\ce{PbO2}$,负极材料为 $\ce{Pb}$,电解质为 $\ce{H2SO4}$。
在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 $$ \ce{PbO2 + 4H+ +SO4^2- + 2e- -> PbSO4 + 2H2O} $$ 负极发生反应: $$ \ce{Pb + SO4^2- - 2e- -> PbSO4} $$ 总反应: $$ \ce{PbO2 + Pb + 4H+ + SO4^2- -> 2PbSO4 + 2H2O} $$
在反应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离子密度变少,导电能力变差,电池内阻增大。
电路分析
现象 1:只有在电池缺电且电动机高功率运转时,电量表的示数才会明显降低。在静止时,即使电池缺电,电量表示数也接近满格。
电量表示数 | 静止时(I ≈ 0) | 电动机高功率(I = Imax) |
---|---|---|
满电(r ≈ 0) | 满格 | 接近满格 |
缺电(r = rmax) | 接近满格 | 很低 |
设电池电动势为 E,电池内阻为 r,外电路电流为 I,外电路电压(即电动机电压)为 U。电量表本质上是显示外电路电压。
对于整个电路,有: U = E − Ir 可见,当 I ≈ 0 或 r ≈ 0 时,U 都非常接近电源电动势 E;只有当 Ir 比较大时,电量表示数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现象 2:匀速行驶比频繁加速刹车更省电,即相同电量的续航里程更长。
设电动机线圈电阻为 R,电动机电功率为 P,电动机做机械功功率为 P机,电池电能转化成机械功的效率为 η,能量损耗速率为 P损。
对于电动机,有: P = UI
P机 = P − I2R = UI − I2R
P损 = I2(R+r)
$$ \eta = \frac{P_机}{EI} = \frac{UI - I^2R}{EI} = 1 - \frac{I(R+r)}{E} $$ 其中 E 和 R 是常量。电动机输出功率 P 增大时,意味着电流 I 增大,此时电能的利用率线性降低,能量损耗速率以平方比率升高。
因此,尽量保持需要的速率匀速行驶,比频繁加速刹车对电能的利用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