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是从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中产生的。所以小商品生产即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而且,在这个最常见的商品中,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物的有用性就是物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第一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体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不但应该有使用价值,还应具有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即还要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的社会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我们可以看出,各种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是各种特殊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叫做具体劳动。
各种生产活动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 hi 人类劳动力大耗费,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耗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叫一般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其具体特点的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指出: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他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出你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指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或者说,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是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劳动生产率愈高,单位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愈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愈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了劳动生产力这个范畴。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劳动生产力的大小一般是用劳动生产率来表示的。所以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常常等同使用。现代的经济学论著中,一般较多使用劳动生产率。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其他矛盾是这一基本矛盾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中,商品不再是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简单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加发展成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于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也就以更加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货币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在商品交换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自从出现了货币,一切商品都首先得同货币交换,用货币来反映它的价值。它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货币的脚下,以为货币有什么神秘的力量。这种现象就叫做货币拜物教。
货币的职能
金自从变成货币之后,它就逐渐具备了其他一般商品所没有的经济职能,也就是说,它逐渐具备了货币所特有的职能。
货币的第一种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成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能用了测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货币(金)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它本身包含着一定的价值。每个国家的基本货币单位叫做本位币,都由国家规定一定的含金(银)量。商品的价值当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的比率。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流通手段,即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就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它的公式是: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frac{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全部纸币仍然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全部纸币仍然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全部纸币仍然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因而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情况叫做通货膨胀。
货币的第三个职能是作为贮藏手段,即把货币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
货币的第四个职能是充当支付手段。货币的这一职能是充当支付手段。货币的这一职能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各种信用货币也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和发展,大大减少了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就需要补充:
$$
{流通所需货币量}=\frac{待售商品价格-赊售商品价格+支付所需货币量-互相抵消的支付}{货币流通次数}
$$
货币的第五个职能是充当世界货币,即越过一国的疆界,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的职能不能由各国的纸币来执行,只能由贵金属金银来执行。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运动的,这个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等。
在市场上,虽然各种商品的价格涨落不定,但价格的涨落总是环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的,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规律的作用
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着商品生产和流通。
- 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技术的改进。
- 价值规律引起了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