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虚无
人类一直都是观念的产物。一种崇高的观念可以将人类高举,一种卑下的观念则会降低人的尊严。
一直以来,哲学家们认为,观念有高下之分。越接近永恒的观念,越是崇高。有人把这种最崇高观念称之为“绝对真理”“本体”或者“共相”,当然,还有更多人愿意把其称为“道”。
启蒙运动开始,伟大的人类开始觉得有必要用人自己的理性去审视观念,所有无法通过人类理性检视的观念都应该被抛弃。他们认为,理性之光可以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康德给出了这场运动的定义:
启蒙运动,是人类自己从自己加给自己的监护状态下解放出来。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引导,人就没有能力应用他的理智——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伟大的观念所揭示的真理本身外在于人类,观念是人类所发现,而不是人类所发明的。但是,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化,人们对此开始产生了质疑。
人们开始认为,真理可能是相对的和主观的,人类的观念也许根本没有崇高和卑下之分。
费尔巴哈:一切观念都是人所创造的,因为人的有限和不足,所以创造了无限和自由的概念,这些概念只是人类恐惧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人类的自我欺骗。费尔巴哈清楚,如果一切崇高的观念都是人类的自我欺骗,那么人也就彻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目的,没有意义,一切都是虚空。所以,费尔巴哈认为,人类要靠自己变得崇高。我们必须积极地改造这个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改造人性。
尼采认为,观念是强者所定义的。在人类层面上,最强大的力量是将自己关于实体的解释强加给他人的能力。我们赖以解释世界的各种范畴——真理、目的、实在或知识——既非客观的,也非中立的,而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向他人施加强力地工具。
没有真理、没有崇高、没有意义。“真实的”世界就是谎言。“所存在地一切事物,无论其起源如何,都由那些拥有强力的人根据新的目的定期予以重新解释。”
尼采唯一接受地真理是否定性的:真理即脱离幻象。尼采在精神崩溃前的未完之作《重估一切价值》是其作品的顶点,他认为存在两种伦理类型:主人道德和奴隶(畜类)道德。传统的奴隶道德最终将让位于当时处于失势地位的主人道德。
**主人道德强调高贵和强力,而奴隶道德却认同利他、仁慈和谦卑。**奴隶道德是一种弱者的理想,它其实只是一种伪装的嫉妒。从此,尼采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善恶观。恃强凌弱变成了美德,尼采认为残酷的折磨能够带来愉悦。在统治他人时,债权人因为由此实现了强力意志而感到愉悦。“看见痛苦就带来愉悦,但是导致对方痛苦会带来更大的愉悦。”
加缪无比悲伤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无任何意义,如果我们不能肯定任何价值观念,那么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既无对,也无错:谋杀既不对,也不错。美德与邪恶,纯属偶然或幻想。
《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提议用毒品来对抗这种荒谬,以获得存在的意义。在他看来,既然真理只存在人的头脑之中,那么最好的生活就是在幻觉中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