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Bear2002 的博客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青年马克思”:一段思想史上的公案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产生、发现和流传

1843 年 10 月份,马克思一家迁居巴黎。到了“这个古老的哲学大学和新世界的新首府”之后,马克思不仅同各个流派的思想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而且还直接深入工厂,参加工人的革命活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在马克思面前敞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域:政治经济学。受恩格斯、蒲鲁东和赫斯的直接影响,马克思从 1843 年底开始,第一次系统地研究经济学著作,作为研究成果的是《巴黎笔记》以及三个相对独立的笔记本,这三个相对独立的笔记本就是我们所说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每一个笔记本中,马克思自己都对页码进行了编号,这也为我们理解《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过程留下了重要线索。

1840 年代的巴黎

第一个笔记本的写作十分特殊,从纸张的角度来看,第一笔记本的 27 页都以竖线分开,分栏写作。但是在最初的部分,页面被马克思用两道竖线分为三栏,这三栏被马克思分别标上了“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标题。有趣的是,从第 22(XXII)页开始,尽管仍然保留了分栏,但马克思讨论的内容却是统一的,这一部分也被后来的编辑者冠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标题。也正是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提出并集中阐述了他对“异化劳动”的理解。

阅读全文 »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马克思?

1883 年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的寓所安详离世,享年 65 岁。在三天后举行的葬礼上,他的终生朋友与合作者恩格斯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1] 历史已经证明这一预言是多么的正确。1999 年和 2005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分别举办 “千年思想家”和“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调查,马克思均名列第一。这些充分说明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特别是思想史上的位置。

英国广播公司(BBC)于 1999 年和 2005 年发起的投票结果

千年思想家 古今最伟大哲学家
1 马克思 马克思
2 爱因斯坦 休谟
3 牛顿 维特根斯坦
4 达尔文 尼采
5 托马斯·阿奎那 柏拉图
6 斯蒂芬·霍金 康德
7 康德 托马斯·阿奎那
8 笛卡尔 苏格拉底
9 詹姆斯·麦克斯韦 亚里士多德
10 尼采 卡尔·波普

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马克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于是,人们不禁会问:100 多年过去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早已是昨日黄花,马克思还没有过时吗?换种问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马克思呢?

阅读全文 »

状态模式

模式动机

  1.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一个或多个动态变化的属性,这样的属性叫做状态,这样的对象叫做有状态的(stateful)对象,这样的对象状态是从事先定义好的一系列值中取出的。当一个这样的对象与外部事件产生互动时,其内部状态就会改变,从而使得系统的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
  2. 在 UML 中可以使用状态图来描述对象状态的变化。

模式定义

阅读全文 »

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出版《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1998 年)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原文:

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基本上扫除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中国产生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条件下,中国人民正集中全力解决这个矛盾,以便尽快地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任务是在 10 年至 15 年内,把中国变成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社会主义能在国家工业化实现以前,就在所有制方面(包括农村在内)取得胜利,是因为有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存在,有苏联这样高度发展的工业国家的援助。


阅读全文 »

建造者模式

模式动机

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软件系统中,都存在一些复杂的对象,它们拥有多个组成部分,如汽车,它包括车轮、方向盘、发送机等各种部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无须知道这些部件的装配细节,也几乎不会使用单独某个部件,而是使用一辆完整的汽车,可以通过建造者模式对其进行设计与描述,建造者模式可以将部件和其组装过程分开,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用户只需要指定复杂对象的类型就可以得到该对象,而无须知道其内部的具体构造细节。

在软件开发中,也存在大量类似汽车一样的复杂对象,它们拥有一系列成员属性,这些成员属性中有些是引用类型的成员对象。而且在这些复杂对象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如某些属性没有赋值则复杂对象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使用;有些属性的赋值必须按照某个顺序,一个属性没有赋值之前,另一个属性可能无法赋值等。

阅读全文 »

摘要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恩格斯认为“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核心。前者是就对立统一规律在整个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而言的,后者是就事物发展全过程中的第二次否定、第三个阶段(即“否定的否定”)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地位而言的。列宁的思想与恩格斯的思想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辩证法理论体系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所做的判断,二者的作用是互相补充的, 而不是互相排斥的。不能用肯定和否定的不断交替代替否定之否定规律,因为肯定和否定的不断交替不能说明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不能说明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全过程,不能说明发展是“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并且“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复归”,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能说明事物发展的这种特点;要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说明掌握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周期性应该坚持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否定的否定;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问题的提出

唯物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实质及其内在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是关于事物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过渡、相互交替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中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的两种状态及其相互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方面、趋势)所引起的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的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周期性,指明了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总趋势,与前两个规律相比较,它具有更大的整体性和总括性。在现实中,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两个规律所不能代替的。

阅读全文 »

SentiStrength is a sentiment analysis tool developed by Mike Thelwall etc 1 in 2010. In this manual, w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is tool, describe its functions, and show how to use this tool. More details can be found in its paper and SentiStrength's official website 2.

SentiStrength 是 Mike Thelwall 等 3 于 2010 年开发的情感分析工具。在本手册中,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该工具,描述其功能,并展示如何使用该工具。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其论文和 SentiStrength 的官方网站 4 中找到。

Introduce

SentiStrength is a tool developed from comments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MySpace 5). Its core function is to use dictionary-based algorithms to analyse sentiment for text. Specifically, it first assigns priori sentimental scores to words according to the sentiment dictionary, and then adjusts the assignation result with several heuristic rules. It can give a sentimental score pair \((\rho, \eta)\) for each input text, where \(\rho\) represents the positive score of the text, and \(\eta\) represents the negative score. The scale and meaning for \(\rho\) and \(\eta\) are as below:

SentiStrength 是一种根据社交网站(MySpace 6)上的评论开发的工具。它的核心功能是使用基于字典的算法来分析文本的情感。具体来说,它首先根据情感词典为单词分配先验情感分数,然后使用多种启发式规则调整分配结果。它可以为每个输入文本给出一个情感分数对 \((\rho, \eta)\),其中 \(\rho\) 表示文本的正面分数,\(\eta\) 表示负面分数。\(\rho\)\(\eta\) 的尺度和含义如下:

阅读全文 »

  1. 迭代完成后添加模块完成对策略的修改满不满足开闭原则
    1. 确定设计模式的目的:需要修改或增加策略的时候
      1. 修改策略:不符合开闭原则,如果已经迭代了很多个版本则选择增加模块来替代原来的部分。
      2. 增加策略:符合开闭原则。
    2. 当我们修改后我们需要 new 这个对象,search 一下,也可以使用反射机制,但是我们在需要用到这个方法的时候都用一段重复的代码来 new 这个对象
  2. 因此我们希望以后新建一个对象的时候可以只修改一个方法来完成创建,这就引出了工厂模式。
  3. 设计模式分类
    1. 模式本身
      1. 创建型
      2. 结构型
      3. 行为型
    2. 模式实现
      1. 类模式:以集成为主要方式实现
      2. 对象模式:以合成为主要方式实现

简单工厂模式

模式动机

设计背景:考虑一个简单的软件应用场景,一个软件系统可以提供多个外观不同的按钮(如圆形按钮、矩形按钮、菱形按钮等),这些按钮都源自同一个基类,不过在继承基类后不同的子类修改了部分属性从而使得它们可以呈现不同的外观,如果我们希望在使用这些按钮时,不需要知道这些具体按钮类的名字,只需要知道表示该按钮类的一个参数,并提供一个调用方便的方法,把该参数传入方法即可返回一个相应的按钮对象,此时,就可以使用简单工厂模式。

模式定义

阅读全文 »